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全文中四次提到“新发展格局”,成体系地出现在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等各个篇章。可以见得,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已成为“十五五”规划中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战略。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入“2.0”阶段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同年,“构建新发展格局”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如果说当时的部署是“1.0”版本的话,那么此次“十五五”《建议》标志着构建新发展格局迭代进入“2.0”阶段。
一是形势更紧迫。回顾新发展格局的提出,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突发性外生性冲击是重要的背景。五年来,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类似的冲击越来越频发,“贸易战”“科技战”的烈度、复杂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然演变为长期性、结构性的深刻变化。对此,关于《建议》的说明中已明确点出:“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是导向更明确。基于上述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建议》进一步突出了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与“十四五”时一样,“十五五”《建议》也部署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但在具体安排中已经没有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独立段落,转而重点聚焦国内市场。背后逻辑很明确,就是要以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大循环的不确定性。
三是目标更清晰。“构建新发展格局”首次被列入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并且被赋予了“取得重大突破”的期待。因而,对于全国各地区、各条线“十五五”规划来说,谋划重点任务,要以“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一条核心线索;设定发展目标,要以“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一项重要基准。
二、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关键一招”
回看“十四五”关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已经提出了“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等重点任务。而在“十五五”《建议》中,这些任务有了一个更加统领性、系统性的“行动代号”,那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在五年规划话语体系中的“首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性改革,通过“五统一、一开放”打破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阻隔堵点,实现要素顺畅流动、供需高效对接,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提高国内经济循环质效,进而高标准重塑经济内外双循环体系。而这种重塑,一定是要突出国内大循环的首要性,直接助力扩大内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
“十五五”时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必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对市场端,聚焦当下,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如整治部分重点行业“内卷式”竞争、深化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等,同时着眼长期,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端,重点是通过法治保障、考核引导等方式构建长效机制,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等经济促进行为,抑制住政府冲破合理边界、“扭曲”市场行为的冲动。如《建议》中特别提出“完善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统计、财税、考核制度,优化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生产地和消费地利益分享”,意图破解政府行为“内卷”,推动各地将工作精力投入到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三、以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为坚实保障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而高水平自立自强有赖于筑造坚实的安全屏障。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侧重于治理方面的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继承发展了这一理念,将其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并且丰富深化了新安全格局的内涵,明确了要“增强经济韧性”。
可靠的经济韧性,来源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多类型安全有机统一的集成体系。展望“十五五”时期,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封锁、保障关键能源资源服务国内重大战略、严防金融业脱实向虚发生系统性风险外溢、加强人工智能及数据流通安全监管等工作,将被摆在更优先、更重要的位置。比如在金融安全方面,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就指出,要“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融资制度”,为地方金融工作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
四、浙江要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在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扛历史使命、当好开路先锋。“十五五”时期,浙江要坚持心怀“国之大者”,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放大数字经济大省、消费大省、市场大省、外贸大省等比较优势,落实好国家赋予浙江历史使命,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经济大省挑大梁”应有的贡献。
加快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是承接国家使命要求,更是浙江破解自身“新成长的烦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破题路径。一方面,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深化四港高效联动,持续推动商贸流通降成本提效率。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释放全省消费潜能、拓展投资空间,持续放大自身在专业市场、平台经济等领域的优势,建设贸易强省、市场强省。另一方面,立足融入国内大循环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发挥世界第一大港、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遍布海外的“浙江人经济”等优势,推动贸易结构优化和业态创新,重点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枢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循环中的竞争力、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将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更紧密结合,拓展新空间、锻造新优势,率先成为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省域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