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关键作用
 2025-10-28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民营经济既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体制完善和要素流动的关键力量。民营企业的活力、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直接影响市场机制的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一、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活力的主要源头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更高标准的规则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响应迅速,是市场信号传导和要素流动的关键节点。近年来,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的整体活力,直接关系到市场体系运行的效率与弹性。 
 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民营经济的功能正在转变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背景下,民营经济的功能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由支撑增长的主体力量逐步成为引领创新、优化结构和提升效率的关键力量。民营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与管理创新,积极拓展数字制造、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市场体系和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力量。 
 三、体制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全会强调,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行政壁垒和区域分割逐步消除,民营企业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高效流动。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强化,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加快完善,共同为企业增强创新投入、促进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民营经济在稳就业和促公平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民营经济是稳就业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的重要支撑。随着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新领域创造了大量新岗位,为不同年龄、技能和地区的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机会。民营经济的多层次吸纳功能,使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规范治理与劳动关系建设,民营企业正逐步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实现更好平衡。 
 五、政策环境优化与企业自我提升相辅相成 
 高质量发展的推进,需要政策环境与企业能力的共同提升。一方面,政府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融资支持、税收激励和人才服务等政策体系,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政策落实的精准性和可及性,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稳定预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强战略管理和内部治理,提升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能力,在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方面形成长效机制。政策供给与企业行动协同发力,才能在竞争中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