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娇:打好“组合拳”,突出“共富味”,持续擦亮“浙派工匠”金名片
 2025-10-20 
| 				 近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闭幕,浙江代表团表现出色,收获26枚奖牌(6金、12银、8铜),团体总分位居全国前列。闭幕式上,浙江承接会旗,2027年第四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2027年落地浙江。长期以来,浙江秉持“人人皆可成才,个个人生精彩”的技能型社会建设理念,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集成、先立后破,着力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已逐步构建成为全国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承办全国技能大赛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浙江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王娇娇接受浙江卫视采访,发表专家观点。 
 王娇娇认为,浙江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完备政策指引。2023年,浙江省政府与人社部签订部省共建省域技能型社会合作协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指引与遵循。 
 二是打好“组合拳”,构建协同培养体系。在顶层设计指引下,人社、教育、发改等多部门围绕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发力,共建人才培养生态。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教育部门持续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开展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试点;发改部门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遴选培育产教融合“五个一批”等。 
 三是突出“共富味”,服务共同富裕大局。浙江将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度衔接,体现出鲜明的“共富味”。如推出“技能共富贷”“技能共富保”等金融产品;各地将高技能人才纳入本地人才分类目录,使其享受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优惠政策;出台《技能促富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行动方案(2025—2027年)》,构建“增技、增效、增收”的技能创富体系,切实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