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谋划建设零排放货运走廊 助力更高水平生态省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获省领导批示

2025-10-20

近日,省领导对我院《决策咨询》2025年第49期《加快谋划建设零排放货运走廊 助力更高水平生态省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作出批示。课题组成员为殷志军、何恒、刘惠林、楼小明、李思雨、郑宜嘉、黄一帆、王贤卫、付旻、祝诗蓓。


课题组认为零排放货运走廊作为交通物流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碳排放,更在经济转型、降本增效、拉动投资等方面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2025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义甬舟零排放货运通道建设”。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25年4月浙江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正式开通,首批投入300辆新能源重卡、沿线建设10座充换电站,零排放货运走廊建设实现开局。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省零排放货运走廊建设仍存在四方面困难和问题。


一是从顶层设计看,存在“起步早、落地慢”的落差。聚焦具体路线、具体货种、具体车型等货运实践场景较少,开放路段的“有货拉”“有能补”“有路走”等货运条件尚未成熟。


二是从市场需求看,新能源重卡应用推广滞后。如2025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重卡销售量为2085辆,全国排名14、占比不到3%,远低于上海(12473辆)、广东(9923辆)等省份。


640.png

表1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TOP15省份

注:新能源重卡销售数据来自车辆上牌数据,重卡类型包括新能源牵引车、新能源自卸车、新能源搅拌车、新能源专用车等各类能源类型。


三是从企业参与看,面临“购车贵、换代快、吨位亏”等三重制约。如新能源重卡购置成本一般比同规格燃油车贵一倍以上,其保险、保养、维修等费用也比燃油车贵,即使考虑运营阶段电价优势,回本周期仍较长,企业投资意愿偏弱。


四是从政府管理看,协同推进和保障机制尚未健全。零排放货运走廊涉及新能源重卡营运审批、补能设施建设、企业主体培育等多个部门,统筹管理难度较大,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特别是保障政策较为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借鉴京津冀、深莞惠等区域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五方面对策建议,助力支撑更高水平生态省建设,为国际、国内打造零排放货运走廊提供浙江经验、浙江方案。


640 (1).png

图 全国个省份零排放货运走廊建设情况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打造零排放货运走廊。围绕义甬舟、金丽温、杭州湾、甬台温、杭金衢等五条物流货运廊道,打造“三横两纵”零排放货运走廊网络,谋划带动一批绿色新基建投资,推动廊道沿线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补齐设施短板,完善“干-支-仓(港)”补能网络体系。因地制宜推动宁波市舟山港、嘉兴港等港口及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枢纽园区建设重卡充换电站或加氢站,集成光伏、储能系统发展“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探索绿电直供。


三是推动车辆升级,加快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结合“两新”工作,对标上海、广东等地区,适当提高新能源重卡购置补贴,激发企业投资购置的积极性。推广新能源重卡“车电分离”运营模式。鼓励企业开展新能源重卡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四是创新场景落地,开通推进一批示范线路。聚焦义甬舟、金丽温、环杭州湾等物流通道,推动围绕不同起讫点、不同货类、不同车型开展港口接驳、工厂短驳、集疏港支线运输、集装箱干线运输、大宗商品干线运输等五类高潜力场景货运线路示范。


五是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和要素保障。加强新能源重卡充换电、加氢站土地供应,适当降低土地出让地价(租金)和产出效益指标要求,简化建设审批流程。加强电力资源保障力度,为充换电设施建设留足电力容量,提供便利化电力接入服务。


image.pngimage.png


版权所有 © 2018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598号同人广场C座  邮编:310030  电话:0571-87061835/87061872  传真:0571-8706133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8230号 浙ICP备05019917号-1
 网址:http://www.zdpi.org.cn  技术支持:杭州信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