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老机场”向低空“新平台”的蝶变——基于合肥骆岗公园的观察

2025-09-26

在全球低空经济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如何抢占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一项关键议题。笔者通过对合肥骆岗公园的深度调研,剖析其如何将一座停用的老机场,成功转型为国内首个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骆岗公园的实践,超越了传统城市更新的物理层面,实现了从“城市地标”到“创新平台”的功能性蝶变,为全国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推动未来产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与“合肥方案”。


640.png

图1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到骆岗公园的蝶变


image.png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曾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航空记忆与对外联络的使命。随着新桥国际机场的启用,其原有功能成为历史。面对这片12.7平方公里的宝贵城市空间,合肥市并未选择常规的房地产开发或单一的生态修复,而是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其打造为面向未来的“超级实验场”。骆岗公园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不再仅是市民休闲的“城市会客厅”,更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孵化器”和“示范窗”。


骆岗公园构建“2+4+6”架构为核心的“天上地下”全域立体智慧交通网络,实现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应用的全面贯通。“双中心统筹”通过管控中心实现全域智能调度、数据中心汇聚多源数据,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四系统协同”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四大系统联动;“六场景覆盖”深度融合无人巡检、无人物流、无人驾驶客货运等应用,让科技转化真正“可感知、可体验”。


在骆岗公园的实践基础上,合肥市不断拓展低空消费场景,已累计开通文旅观光、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外卖配送、市政巡检等200多条航线,无人清扫车覆盖园区90%公共区域,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降低人工成本。无人驾驶观光车总行驶里程达50424公里并实现“零事故”,无人售卖车支持“线上下单、车端取货”,无人机为游客精准配送外卖,带给消费者全新的消费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场景为技术企业提供了真实运营的测试验证、迭代优化和商业模式探索的空间,加速了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周期。


image.png


骆岗公园的成功,关键在于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发展模式,绘就了政府、企业和市场深度协同、同台共舞的新篇章。


政府:善于“搭台”的顶层规划师。合肥市政府及包河区政府精准扮演了“引导者”和“平台搭建者”的角色。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定位、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如牵头设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获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设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等,为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质的“土壤”和环境,降低企业创新的制度性成本。


企业:敢于“唱戏”的创新主力军。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清晰,在具象化场景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商业运营主体的活力得以激发。以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是技术落地和场景运营的核心力量。企业投入核心技术、人才和资金,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开展市场化运营,通过满足真实市场需求来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合肥合翼航空顺利收到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意味着低空载人飞行规模化商业应用正式落地;全球首个无人艇超级工厂及产业链上下游百余家重点企业落户合肥,则显示出合肥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加速形成。


用户:乐于“共舞”的生态共同体。“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完整闭环中,用户和市场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骆岗公园,真实的运营数据、用户反馈,及其衍生的低空观光、消防应急、“空中媒体”等新需求,成为推动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的重要动力。这一需求驱动的反馈链条,不仅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试点机会,也加速了产品的持续更新和模式的迭代,由此逐步形成“示范应用—需求反馈—产品优化”的正向循环生态。


目前,骆岗的经验正从“一园”向“全域”延伸。“低空+文旅”“低空+医疗”“低空+应急”等多元场景已在合肥市全域展开。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核多点”的低空经济应用网络,助力合肥打造成真正的“低空经济第一城”。


骆岗公园的蝶变证明了超级场景能够有效牵引技术创新、集聚产业要素、催生新兴业态,为全国提供了以场景创新为牵引的、极具借鉴意义的“合肥方案”。


image.png

版权所有 © 2018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598号同人广场C座  邮编:310030  电话:0571-87061835/87061872  传真:0571-8706133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8230号 浙ICP备05019917号-1
 网址:http://www.zdpi.org.cn  技术支持:杭州信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