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金丽温开放大通道辐射能级,加快浙南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报告,获省领导批示

2025-09-24

近日,省领导对我院参与撰写的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着力提升金丽温开放大通道辐射能级,加快浙南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一文作出批示。我院作者为廉军伟、马欣雅、周亦成。


报告指出,近年来浙南地区(温州、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限制,浙南与浙北区域发展仍有较差距。总体呈现“一小三大”特征:一是经济差距缩小,近10年来,浙南地区GDP增速(8.3%)高于浙北(7.8%)。2024年,浙南地区对全省经济贡献(13.2%)超过浙北地区(12.07%)。二是人均GDP差距大,从2014年的27221元增至2024年的33776元。三是县均GDP差距大,2024年浙南浙北县均GDP差距是2014年的2倍,且嘉兴县均GDP已突破千亿元,丽水不足其1/4。四是内部发展水平差距大,2024年温州经济即将越过万亿门槛(约9700亿元),而丽水仅达到2100亿元。


640.png

图1 2014—2024年浙南浙北地区GDP差值变化情况


640 (1).png

图2 2014—2024年浙南浙北地区GDP发展情况


640 (2).png

图3 2014—2024年浙南浙北人均GDP差值变化情况


640 (3).png

图4 2014—2024年浙南浙北县均GDP差值变化情况


报告指出,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对于浙南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我省正提速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但在统筹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五大堵点:一是推进机制有待完善,开放大通道“有规划”但“实施较弱”;二是统筹发展仍存堵点,区域联动“有协调”但“协同较弱”;三是港口作用尚未完全发挥,温州港“有腹地”但“集货较弱”;四是特色优势挖潜不足,浙南山区“有资源”但“转化较弱”;五是核心牵引还需加强,都市圈“有中心”但“能级较弱”。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构建“1+X+N”推进机制,“1”即建立由省领导牵头的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协调机制,“X”即建立沿线各地跨区域合作机制,“N”即围绕交通、物流、产业等若干领域,建立健全一体化推进机制。推进出台支持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的省级政策清单,谋划跨区域合作战略性平台等。


二是前瞻谋划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大力推进温州(浙南)近洋航运中心建设,加快一批深水码头投用,提速建设国际集货拼箱基地。优化立体交通网络布局,提速推进温福高铁等工程,加快推进青文高速、义龙庆高度等建设。构建多式联运体系,争取支持金温货线扩能、状元岙港区疏港铁路支线等工程,提升瓯江海河联运能级,出台集装箱补贴政策等。


三是打造一批高能级平台。支持丽水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谋划推进温州航空物流园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区域性枢纽机场。推动温州综保区与金义综保区、义乌综保区“区区合作、错位发展”,大力支持丽水(青田)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落地。推进共建金丽温科创共享平台。


四是做强温州都市圈能级。建强温州城市核心能级,实施全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沿海产业带建设带动全市产业建圈强链。引领共建浙南海洋经济产业带,依托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带动浙南地区风电全产业链融合与协同发展。依托乐清市千亿级电气集群,推动企业拓展海工装备业务。


五是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港口一体化发展,支持温州港—金华(义乌)陆港实现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探索浙南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制定《浙南地区产业分工指引》,有序引导产业沿金丽温通道梯度转移。推动强县与浙南山区县共建“发展飞地”、产业基金等。探索贸易联动发展机制,在金丽温沿线地区建立“义乌好货加工园”,在义乌商贸城和全球数贸中心设立“金丽温优品”专区等。探索文旅协作机制,建立浙南旅游发展联盟。鼓励浙南地区率先探索市域统筹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


image.png

版权所有 © 2018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598号同人广场C座  邮编:310030  电话:0571-87061835/87061872  传真:0571-8706133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8230号 浙ICP备05019917号-1
 网址:http://www.zdpi.org.cn  技术支持:杭州信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