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阅兵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方向

2025-09-06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从列阵受阅的主战装备到精准协同的作战体系,以及处处可见的军民资源共享、技术互通痕迹,这场阅兵仪式既彰显了我国军队改革、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也展现了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实践成效,为全社会凝聚国防建设共识、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image.png


此次大阅兵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下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特别是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主要呈现“智能化”、“自主化”、“体系化”三大新特点。


一是智能化水平跃升。本次阅兵最显著的特点是武器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例如,空中预警机、电子战平台和无人机编队能够自主感知战场态势并进行智能判断决策,将大量关键作战环节交由先进算法完成;地面新型坦克装甲车辆能够广泛集成智能火控系统和协同组网功能,实现装备间互联互通,进而提升整体作战效能。尤为突出的是,无人作战体系覆盖空中、地面及水下多域,构建了完整的智能作战生态。这些突破并非“空中楼阁”,我国在民用智能汽车、智能船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军事智能化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军事智能技术的迭代,也反向为民用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的深度实践。


二是自主化成就突出。本次阅兵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从“跟跑模仿”到“自主可控”的跨越。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发动机、精密仪器,我国已建立起完整的自主国防科技产业链,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装备的国产化率装备国产化率实现质的飞跃,不仅有效保障了国防安全,也为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熟的国产产业链既可以承接民用技术的军事适配,也能为军事技术的民用落地提供规模化基础。


三是体系化格局成熟。本次阅兵体现了从“展示单一装备”到“展示完整作战体系”的重大转变。阅兵方队按七个模块编组,包括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等,打破了传统礼仪性编排,转向实战化、联合化编组。例如,无人作战群中侦察、攻击、反制系统“全链条亮相”,空中梯队预警机、战机、加油机“协同组网”,尽显联合作战优势。这一转变充分体现出我国国防科技产业将从打造“单项冠军”迈向“体系化升级”,也对未来军民融合发展在推动跨域协同、资源共享与能力集成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


image.png


纵观大阅兵展现的国防现代化建设特征,结合国际竞争形势与国内发展需求,未来军民融合发展需聚焦“技术、机制、开放”三大维度深化推进。


强化技术协同创新。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空天等新兴领域前沿技术,将成为制胜未来战争的关键支撑,也是未来军民协同创新的“主战场”,需加大专项投入,推动军地科研机构、企业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实现双向赋能。一方面,深化“民参军”,例如,将民用智能驾驶技术优化适配于无人作战装备自主导航,把民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应用于战场态势研判,提升军事装备的实战适应性;另一方面,促进“军转民”,例如,推动军事智能感知、加密通信等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带动智能安防、智慧物流、应急救援等产业升级。同时,通过建立军民协同创新平台,统一技术标准、联合培养人才、共享创新成果,形成“研发—转化—应用”的创新生态链,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进一步提升新兴领域的战略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加强融合机制保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技术竞争环境,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并通过强化军民融合机制保障,打破军民协同创新壁垒,提升融合发展效益。一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用联盟”,聚焦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精密制造等关键环节集中攻关,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二是促进军地资源共享,推动军民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降低民企参与国防基础科研与装备研制的门槛。三是优化协同管理模式,统一军民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军地权责分工,构建“国家战略引导、市场机制驱动、军地协同推进”的科研生产体系,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军民融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双向开放”,提升我国在相应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一方面,主动“走出去”,依托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深化与友好国家在国防装备联合研制、联合演训、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我国先进技术、装备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序“引进来”,在遵守国际规则和国内法规的前提下,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我国军民融合项目,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与配套技术,补齐产业链短板。


image.png


版权所有 © 2018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598号同人广场C座  邮编:310030  电话:0571-87061835/87061872  传真:0571-8706133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8230号 浙ICP备05019917号-1
 网址:http://www.zdpi.org.cn  技术支持:杭州信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