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一∣浙江的“深创投”在哪里?

2025-07-21

在我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国资国企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面向“十五五”,聚焦国资国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推出系列观点文章。


没有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就不会有美国硅谷。创业投资,是新世纪20多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化、未来产业培育不可或缺的新质生产力要素。钱江潮涌,奔腾不息,浙江以其深厚的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与蓬勃活力,努力站立在时代潮头。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2.0版,十分重要的路径就是要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同向同行,在之江大地,培育类似“深创投”的投资主体,为顺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注入最强大的投资力量。


他山之石:深创投


深创投,这家深圳国资孕育的创投巨擘,早已超越地域边界,成为我国创新资本市场的标杆力量。其管理资本规模超5100亿元,投资企业数量超1700家,其中,274家企业分别在全球17个资本市场上市,常年位于国内各创投机构榜单前列。它不仅为深圳本土贡献了迈瑞医疗、大族激光、华大基因等闪耀明星,更将资本触角延伸至全国,精准滴灌硬科技赛道。


深圳创投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专业运作、生态协同的“雨林式”创投体系。


政府:打造“耐心资本”的超级枢纽。深圳市政府通过庞大的引导基金体系,以高度市场化运作方式,撬动数倍的社会资本。其核心在于“敢”:敢于承担风险,对子基金充分放权;敢于长期陪伴,设置超长考核周期;敢于聚焦前沿,明确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政府扮演的是“基石投资者”和“制度供给者”角色,营造让“耐心资本”生根发芽的沃土。


机构:深研产业,敢于“下重注”。深创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深度行业研究能力和遍布一线的庞大专业投资团队。他们对技术路线、产业趋势、团队能力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敢于在技术拐点或市场爆发前夜,对优秀企业进行持续多轮、大金额的领投。


生态:创新雨林的“热带气候”。深圳强大的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基础,为创投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源和清晰的退出渠道。毗邻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便于链接全球资本与顶尖人才。活跃的科技大企业(如华为、腾讯)既培育人才,也通过CVC(企业风险投资)或生态协同,为初创企业提供订单、技术和场景支持。


因地制宜:正当时


浙江,共同富裕唯一的示范区。经济充满活力,活就活在资本的活力上,好就好在各种资本的充裕上。从对标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到成为全国私募金融领域标杆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再到“基金资本”模式全省开枝散叶,形成宁波梅山海洋金融小镇、温州大罗山基金村等“点点繁星”。然而省域共同富裕并非代表着资本市场、创投市场的“富裕”,在面向新兴产业领域,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国资国企如何彰显担当、体现作为,却显露出结构性的短板:


“多而散”的碎片化格局。省级层面有金控、省创投集团(国资运营平台下属企业),各地市乃至区县纷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或创投平台,看似繁荣的“千帆竞发”,实则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协同作战的规模效应。


“小而弱”的资本规模。相较于深创投动辄百亿级的大手笔投资能力,浙江多数国有创投基金规模偏小。单个主体在捕捉重大硬科技项目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支撑需要长期、巨额资本投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


“投资投小”的机制束缚。国有资本天然具有稳健性要求,现行考核体系往往更关注短期可见的财务回报与风险控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早期阶段伴随的高风险、长周期特征,国有创投普遍存在“不敢投、不愿投、不会投”的踌躇。大量国有资本因此堆积在成熟期、Pre-IPO阶段,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国家战略导向形成错配。


使命在身: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我省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战略导向下,需要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为浙江经济挑大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委省政府对国企在创投中发挥更大作用,无不高度关注,寄予希望。宏图在心,大志需展,在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跑道上,要在与兄弟省市巨头同台竞技中“一马当先”,我们需要有国有创投这一“重型武器”,需要有国有创投的这一“航空母舰”。浙江呼唤自己的“深创投”,但不代表是简单模仿,而是要根植于浙江产业特点,创新特色和体制特点进行战略再造。


这就需要我们顶层整合,打造旗舰型创投“航母”。打破地域与层级藩篱,以省级层面为主导,推动省内现有头部机构通过市场化并购、强强联合,快速提升资本规模、专业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1—2家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创投“旗舰”。积极构建覆盖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不同功能类型的国资基金群体系,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基金和一批百亿级创投和天使基金,总规模达到万亿级。


这就需要我们机制松绑,激活“投早投小”动能。建立符合创投行业规律的长周期考核评价体系,显著降低短期收益指标权重,提高对科技创新贡献度、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优质项目培育数量等指标的考量。允许甚至鼓励对早期科技项目有一定比例的“风险容忍度”。在严格规范投资决策程序与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国有创投“尽职免责”细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标一流,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与超额收益分享机制,吸引并留住顶尖创投人才。


这就需要我们生态协同,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资本生态。发挥省级平台的引领和放大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共同组成专注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专项子基金集群,形成“航母+舰队”的作战模式。主动链接国内外顶尖创投机构、顶级科研院所、龙头企业CVC,共同开展项目挖掘、联合投资、投后赋能。吸引国际知名创投机构在浙设立区域总部或联合办公室。利用好浙江丰富的上市公司资源,推动被投项目并购整合。大力支持区域股权市场创新发展,探索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拓宽S基金(二手份额基金)等退出渠道,加速资本良性循环。


敢为人先,一直是浙江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席卷下,创投,绝非简单的资本游戏,而是一座城市、一个省份为未来下注的胆魄,为创新输血的生命线,为产业升级铺设的隐形高速路。打造浙江的“深创投”,是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招,是提升浙江在国家级乃至全球创新版图中位势的战略抉择。时代呼唤浙江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魄力,在国有创投体制机制的深水区进行一场果敢而智慧的变革。让我们翘首以待,在之江大地这片永不熄火的创新创业热土之上,有一支闪耀光芒的追逐星辰大海的“浙创投”力量。


image.png


版权所有 © 2018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598号同人广场C座  邮编:310030  电话:0571-87061835/87061872  传真:0571-8706133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8230号 浙ICP备05019917号-1
 网址:http://www.zdpi.org.cn  技术支持:杭州信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