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规划院投融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童志怡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就“民资入核”发表专家观点
2025-04-22
近日,我国首个民资参与的核电项目—浙江温州三澳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迎来热试阶段。“民资入核”不仅展现了民间资本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突破,更引发了关于民营资本参与核电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哪些民营企业具备参与核电项目的资质与能力,实践推进过程中又面临着哪些难题,均需系统性研究与前瞻性谋划,从而为民营资本深度融入核电产业发展提供指引。对此,省发展规划院投融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基础设施研究所项目投融资及新基建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童志怡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发表专家观点。
对于民企参与,童志怡认为,首先是得有意愿,第二是得有能力。有意愿的首先是头部的综合型大企业,资金比较雄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一些制造业企业,和核电上下游产业链比较相关;一些建筑业领域的民企,介入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一些专业化运营的民企,扮演物业的角色。核心的能力就是要有足够的资本,要有一定规模、一定体量。
关于民企进入核电项目的难题,童志怡认为,民企作为小股东角色,更关注收益分红,资金退出渠道或者时间节点,包括股权能不能转让、最后的回购退出机制有没有合理安排。因此,一是给它提供股权转让的渠道,能不能转让给其他的民企,要有一个制度性安排。二是通过发行基础设施REITs的方式,把企业的资产向市场公开发售,由社会来买股份,这样民企可以退出投资新项目。
对于在引导民资参与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项目,童志怡表示,像核电、铁路等难进入的行业,已向民资做了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其他的领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进入方式也进行了创新,企业面更广了,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重大项目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伴随着项目的发展,也带动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壮大,形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