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消费重在全面营造环境

2025-04-0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浙江省第一时间制定出台《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今后一段时期提振和扩大消费问题,浙江发规院推出系列观点文章。


消费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牵引,也是经济循环的直接结果。当前,支撑消费的人口增长、城镇化率增长等底层变量已经发生变化,商品消费由高速规模化增长向中速精细化增长的态势已经形成,居民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倾向正在发生根本改变。要让居民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既要靠短期的逆周期政策改善预期,更深层次的举措要全面营造就业环境、社会环境和创业环境,为持久的消费提质扩量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一、就业预期比收入本身更重要,要营造包容的就业环境。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提高居民收入对提振消费有直接影响。收入从哪里来?就业是主要途径。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56%来源于工资性收入。老百姓常说,有了钱才能去消费。确切而言,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从业情况有更稳定的预期,才可以放心消费。这就离不开更加包容的就业环境,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于全龄岗位的有力促进。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市场,蕴含着丰富的就业岗位。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多元就业岗位的开发。特别是破除“35岁”就业梗阻,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二是对于就业保障的刚性落实。要为从业者的长远计,不仅要使市场主体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还要真正将劳动时长限制、带薪休假、生育福利等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对于裁员减员的有效监督。裁员减员是市场主体应对市场变化的自主行为,但大规模的裁员减员,也势必影响就业环境、造成社会风险。政企要共同做好评估,引导员工发展预期。


二、释放活力比政策刺激更重要,要营造松弛的社会环境。消费活力是社会活力的直接体现。当前,新一代的消费力量正在重塑市场规则。Z世代将“情绪价值”置于性价比之上,银发族为短视频直播贡献23%的GMV,县城青年用“平替消费”重构品牌认知,“小镇贵妇”正在撑起奢侈品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现象不仅是消费行为变迁,更是社会心态的集体镜像。目前,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更向往社会生活的“松弛感”。要认识到,松弛并不等同于“躺平”,而是一种奋斗之后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营造松弛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众探索新消费场景,比单纯的消费刺激更为重要。对此,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减负行动,使居民在自我追求之中找到新消费点。比如针对青年群体,要减轻其居住、就业、婚育等负担;针对有孩新中产家庭,要进一步减轻其养育、养老等负担,使家庭更多投入品质生活、健康管理、教育提升等消费领域;针对城市新市民,要完善就业创新服务机制,降低居住成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户籍居民同权共享,并逐步实现优质公共服务向新市民拓展,使新市民在城市安心消费。


三、持续发展比低质竞争更重要,要营造积极的创业环境。目前虽然社零增长速度放缓,但从“大消费”范畴看,仍然存在很多积极因素。在商品消费方面,即便在部分生活必须品、餐饮等领域出现单价降低倾向,但不能认定这就是“消费降级”,反而“品质升级”的进程一直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销售大幅增长,可见一斑。更值得期待的是在服务消费领域,文旅、健康、冰雪、赛事、演艺等领域业态持续火爆,大大满足了居民的体验需求和情绪价值。可以预见,我国消费潜力仍然巨大,这也会大大拓展创业空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只有持续促进创业活动,才能不断创造新产品新服务,从供需两端为消费注入更强动力。要营造积极的创业环境,围绕消费领域结构变化,以高质量创业牵引市场走出低价的被动内卷。今年以来,在“杭州六小龙”现象推动下,市场创业信心逐步增强。要推动“硬科技”下的新产品创业,推动企业研发新技术、开创新市场。要推动“新场景”下的新服务创业,使企业把握居民“体验消费”中的服务需求,在更细分的服务赛道中找到创业机会。要推动“新方式”下的新领域创业,支持企业把握新型电商等消费方式变化,找准在供应链和营销端的定位,找到新的创业领域。


image.png

版权所有 © 2018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598号同人广场C座  邮编:310030  电话:0571-87061835/87061872  传真:0571-8706133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8230号 浙ICP备05019917号-1
 网址:http://www.zdpi.org.cn  技术支持:杭州信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