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浙发改城镇〔2023〕32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院区域所团队全程参与了《实施方案》的研究编制工作。
1、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下,联合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市编制《实施方案》,共同谋划新时期杭州都市圈高水平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与任务举措。
2、主要内容
1、发展目标
到2027年,杭州都市圈基本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核心与周边、城市与乡村联系更加紧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跨市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深度融合,1小时通勤圈基本建立,城际“断头路”基本消除,机场枢纽能级显著提升,都市圈创新共同体初步建成,创新链产业链关键环节深度融合、协同布局,协同推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跨区域、跨流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效运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标基本实现,都市圈双循环协同发展能力走在全国前列,风险联防联控水平明显提高。
2、重点任务
一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升杭州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湖州、嘉兴、绍兴发展品质。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品质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加快建设杭嘉、杭绍、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谋划推动杭湖一体化融合发展。
二是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畅达都市圈,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共建便捷智慧的高快速路网。建设数字都市圈,协同推进都市圈“5G+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统筹布局一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韧性都市圈,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和跨区域输电通道,优化跨区域水利工程体系。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共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联合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建设高能级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支持杭州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最优双创生态,支持在杭州设立“人才飞地”,促进科创资源共享共用。
四是推动产业集群一体化。协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强化都市圈产业对接整合。协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效。合力打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共同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协力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
五是推动环境治理一体化。合力维育绿水青山,高水平推进环杭州湾海塘安澜千亿工程。深化环境联防共治,推进跨界水体污染治理,加快共建“无废都市圈”。打开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全面深化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六是推动民生共享一体化。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卡通”平等共享。共建共享书香都市圈,协调推进各地各校深化都市圈教育交流合作,推进职业院校跨区域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共建共享健康都市圈,深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序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七是推动对外开放一体化。打造国际赛事之城、会展之都,做大做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会议会展,探索都市圈“一展多地”等合作办展方式。建设国际数字贸易策源地,进一步高规格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合作建立都市圈服务贸易共同体。搭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平台,推进都市圈四市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共同推进口岸对外开放。营造统一开放的营商环境。
八是推动人文交流一体化。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共同保护传承西湖、大运河、良渚等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与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世界级东方文化旅游目的地,有机串联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合力推动文创产业分工协作、跨域合作、专业整合,联动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绍兴文创走廊等平台。
九是推动社会治理一体化。共建现代化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共建都市圈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协同开展应急救灾廊道管控和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共构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余村经验”,推动四市公安机关联合签署警务协作协议,建立完善重点领域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制度。
3、保障措施与清单
《实施方案》从健全协调机制、落实合作载体、加强要素保障、加强督察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提出建立完善省市联动的杭州都市圈工作专班机制,日前《推进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实工作专班方案》已由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此外,《实施方案》梳理形成指标分解清单、重点任务清单、标志性协同事项与重大项目清单,供省级部门督察评估与市县落地实施参考。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服务支撑,为《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落地成景作出智库贡献。

|